放眼三湘四水,全面從嚴治黨和反腐敗斗爭實踐無比波瀾壯闊。在這場實踐中,湖南省廣大紀檢人步履匆匆。他們,淬煉成鋼,赤膽忠心,嫉腐如仇,打“虎”拍“蠅”,用鐵肩擔當、俠骨柔情,彰顯黨紀之光,書寫人間大美。9月25日,在湖南省紀檢監察系統表彰大會的現場,湘潭市紀委等18個單位獲評“全省紀檢監察系統先進集體”,謝強盛等31名同志獲評“先進個人”。更讓人感動的是,湖南還有一批紀檢集體和紀檢人獲得全國紀檢監察系統表彰。榮譽的背后,點點滴滴融匯的,是全省紀檢人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,是用信念和行動書寫的實踐史詩。正如省委常委、省紀委書記傅奎在表彰大會上講話強調指出的,紀檢干部要自覺對標先進,見賢思齊,學習他們絕對忠誠、以身許黨的政治品格,做黨的忠誠衛士;學習他們剛正不阿、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,做永不言敗的尖刀兵;學習他們一心為公、服務人民的為民情懷,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;學習他們甘于奉獻、嚴于律己的精神風貌,做最美紀檢人。
堅定信念,鑄忠誠之魂
紀檢監察干部是“護林員”,他們憑著信仰、靠著忠誠,一直在埋頭苦干、拼命硬干。別的單位都講“5+2”“白+黑”,湖南省紀委機關卻講“8+3”:白天上班8小時,晚上辦案還要加班3小時。
湖南省紀委第七紀檢監察室是順應“三轉”改革需要,由原糾風室“蝶變”而成,鄢利民成了第一任主任。改革一到位,這里就吹響了打“虎”拍“蠅”的“沖鋒號”。
2015年5月22日,懷化市原副市長李自成接受組織審查,七室打響了組建以來的反腐“第一槍”。懷化市政協原副主席黃澤春等7名省管干部先后倒在七室的反腐利劍之下。
最令七室人刻骨銘心的,還是查處原衡陽市委書記李億龍案。接受任務后,七室的每一位同志頂住重重壓力,采取證據圍城、十面埋伏戰術,從大處著眼,從細處入手,使素以“霸蠻”著稱的李億龍栽了“跟頭”,引發各界關注和熱議。
“輝煌屬于過去,作為一名老紀檢,不能躺在榮譽上睡大覺。”現任湖南省紀委第六紀檢監察室主任的鄢利民說。
長沙市紀委,也是打“虎”拍“蠅”的“英雄連”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7470件,結案7296件,給予黨紀政紀處分7256人,其中縣處級干部199人、移送司法機關372人。
參加工作以來,長沙市紀委副書記熊冬華幾乎沒有休過公休假,一接到案件,更是兩三個月都不能回家。有一年,他查處案件涉及到一個關系特別好的高中同學,但紀律面前沒有私情,最后還是依紀查辦了。
張家界市紀委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肖鷹,自從1998年進入紀檢隊伍,在紀檢監察崗位上一干就是18年,曾參與過全省乃至全國多個重大案件的審查。他說自己小時候的夢想,就是當警察抓壞人,現在監督執紀就是實現了夢想。
騎自行車上下班,是隆回縣監察局原局長錢志偉30多年來的“標配”。他上山下鄉,組織開展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專項督查和“回頭看”,一連下發26份督辦整改函,剔除不符合貧困條件的“四種人”7268人,動態調整近2萬人,問責38人,避免“富人戴帽、窮人落選”。而他女兒快30歲了,至今都沒有一份正式工作。
紀檢人就是這樣。忠誠為黨、忠誠為民,永遠是他們最響亮的回答。
無私無畏,守干凈之節
腐敗與反腐敗水火不容。對干凈這個詞,紀檢人把它當作一種力量、一份底氣。
“做我們這個工作,要學會享受‘孤獨’,稍有不慎,就可能在鮮花和掌聲中‘中槍’。”這是湘潭縣紀委常委王沛的感慨。
2015年9月,曾是同學的縣直某局副局長提出跟王沛喝茶敘舊。王沛明白,這個副局長涉及正在辦理的案件,便出言婉拒。
第二天晚上,該副局長竟提著大包小包敲開王沛的家門。“你再不走,我就打電話給你們單位的紀委書記,讓他來接人了。”王沛的“強勢”,嚇走了老同學。最后,這位副局長被依紀依規給予了處分。
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先進工作者、洪江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、紀檢組長肖楊,也接受過考驗。2014年4月,一位遠房親戚的孩子涉嫌強奸罪,親戚通過母親找到肖楊,想要疏通私了,被肖楊堅決拒絕。
她說:“作為一名檢察官,我得對得起法律。作為紀檢干部,我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。作為共產黨員,我得對得起當初在黨旗下的承諾。”
石門縣紀委常委覃道進有時是“有家不能回”。在辦理縣煙基辦腐敗案時,涉案人員多次想邀請覃道進和調查組人員參加宴請。被拒絕后,干脆直接開車在覃家樓下“堵截”。覃道進發現后躲在暗處,直等到涉案人員撤走之后才上樓,到家已是深夜。
紀檢人心中有把尺。省紀委駐省財政廳原紀檢組副組長張明,人稱“包公的臉面”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紀委干部向魁勝,人稱智勇雙全“將軍”。永州市紀委正處級干部張國峰,因拒絕幫助外甥女找工作,姐姐與他長期不相往來。
“紀檢監察干部是管黨員的黨員。我時時接受著震撼心靈的警示教育。”張家界市紀委副書記許云錦說。2013年一次明察暗訪,他就嚴肅查處了曾是自己學生的某局干部張某與多名國家公職人員。
直面問題,扛擔當之責
攸縣紀委原副書記、現任淥田鎮黨委書記劉分糧,到縣紀委工作前,是縣林業局機關林場場長。
2013年,他在紀委崗位上,查辦了自己的老領導、縣林業局原副局長丁某私分公款一案。丁某在談話中以長者自居,拒不配合,提出用50萬元“擺平”。但劉分糧不為所動,直面交鋒。最后所有涉案人員依紀依法受到處理。
敢不敢得罪人、怕不怕得罪人,是對紀檢干部是否有擔當、是否敢擔當的一塊“試金石”。
在婁底市紀委,有個人名聲在外,那就是第四紀檢監察室主任曾月娥。人稱“曾一刀”的她,辦案過程中不畏艱難,“刀刀”碰硬,“刀刀”見血。
2007年7月,曾月娥負責查處市政府搬遷辦系列違法違紀案。原市政府搬遷辦負責人氣焰囂張,認為公家的錢吃了、送了,是因為項目需要,不算什么。她頂著巨大的壓力,帶領專案組日夜奮戰、調查取證,查處涉案人員27人,涉案金額達3000萬元。
2013年,央視《焦點訪談》欄目以“挖金山、毀青山”為題報道平江縣某礦業公司違法開采黃金、破壞生態環境一事。由于該案涉及國土、林業、環保、礦管辦等多個部門,調查工作紛繁復雜。平江縣紀委專案組頂住壓力、破除阻礙,將該案徹查清楚,共問責處理21人。
處理涉刑案件嚴重滯后的現象,是曾海平擔任省紀委案件審理室副主任伊始的首要任務。他加班成家常便飯,不久就病倒在崗位上,住院兩個多月。大病初愈,他來不及回家養病,又回到辦公室,堅持主持完成了所有的積案清理。
“從事審理工作,一方面要做‘黑臉包公’,堅決捍衛紀律的威嚴和公正;另一方面又要有菩薩心腸,運用‘四種形態’教育挽救干部。我要做一個俠骨柔情的審理人。”如今已是省紀委案件審理室主任的曾海平說。
數據顯示,黨的十八大以來,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64770件,處分62369人。其中立案審查廳級干部211人,處級干部2357人,移送司法機關2608人。正是全省兩萬五千多名紀檢人的堅守,全省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才有來之不易的成績。他們用頑強意志、用責任擔當、用血肉之軀,考出了紀檢人的言與行、情與愛、神與魂。
(《新湘評論》2017年第21期)
|